公告通知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告通知 >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发布时间:1970年01月01日

 

公布时间 2014515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1年出台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新进人员应公开招聘。20111124,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2014515,国务院公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共1044条,自20147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2014630,省人社厅发布了关于条例的解读,指出条例实施后最大的转变是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下狠招打破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施行时间 201471 

性质:行政法规

1内容简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于20114月表示,人保部将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年内出台,抓好配套单项法规制定工作。事业单位根据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绩效。

2条例详情

在谈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时,尹成基介绍,2011年,人保部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会同有关部门修改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规范公开招聘工作,会同中组部印发《关于个别地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和违规进人事件的通报》。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备案率达到85%

尹成基说,事业单位改革将通过试点逐步推进,在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人保部已经在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了绩效工资,下一步将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在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面,国务院已经确定了五个试点省份,这五个省份开展了大量的测算研究工作,改革将根据情况适时启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相关工作,确保事业单位整体改革顺利推进。”尹成基说。

 

3草案通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226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以提高品质、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一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二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叁是提升人才培养品质。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叁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中外合作。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政策。四是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推动公办和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各级政府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分类制定和落实职业院校办学标准,加强督导评估。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完善资助政策,积极推行直补个人的资助办法。健全就业和用人政策。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会议指出,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保障工作人员合法权益,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保障。会议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草案对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聘用合同、奖惩及争议处理等人事管理主要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会议要求,要运用法治手段,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规范管理制度,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促进提升服务品质,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4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第四条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事管理规章制度。人事管理规章制度应当经工作人员代表大会或者全体工作人员讨论。

 

第五条

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按照现行管理权限,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按照现行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5岗位设置

 

第六条

事业单位根据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和国家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岗位。

 

岗位应当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七条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第八条

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和规模,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和等级标准。

 

第九条

事业单位岗位按照下列程序设置:

 

()事业单位制定岗位设置方案;

 

()主管部门审核;

 

()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核准或者备案;

 

()事业单位在听取工作人员意见后,由负责人员集体讨论制定岗位设置的实施方案;

 

()组织实施。

 

6招聘和上岗

 

第十条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招聘。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式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公开招聘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

 

第十二条

公开招聘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择优聘用。

 

第十三条

公开招聘考试内容包括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考察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以及与应聘岗位相关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

 

第十四条

公开招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制定招聘计划;

 

()发布招聘信息;

 

()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考试、考察;

 

()体检;

 

()确定拟聘名单并予以公示;

 

()按照规定备案或者报批;

 

()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内部应当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产生岗位人选。

 

竞聘上岗采取个人自荐、民主推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运用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方法。

 

7聘用合同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建立人事关系,应当订立书面聘用合同。

 

第十七条

聘用合同应当具备下列条款:

 

()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的单位代表;

 

()工作人员的姓名、住址、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聘用合同期限;

 

()岗位名称、类别、等级、职责任务;

 

()工作地点;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除前款规定外,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可以在聘用合同中约定培训、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事项。

 

第十八条

事业单位可以与新进人员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新进人员属初次就业的,试用期可以延长至12个月。

 

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一般订立3年至5年的合同;对人员流动性强的岗位,可以订立3年以下的合同;对相对稳定的岗位,可以订立5年以上的合同。对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目的订立的合同,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合同期限。

 

聘用单位与工作人员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前款任何一种期限的合同。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工作人员,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该工作人员订立聘用至其退休的合同。

 

第二十条

聘用合同经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在聘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聘用合同文本由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各执1份。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上一篇: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水平评价标准   下一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