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12日

  新旧矛盾交织体制性障碍与政策性问题并存教育内部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

  素质教育从提出到如今已经20年了,国家在全面推进,基层在积极探索,为什么还是有诸多问题存在?深层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成为此次素质教育系统调研着力分析研究的问题。

  人们常说素质教育是个“老大难”问题,因为几代领导人都很关心,几十年都在努力解决;因为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和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因为它不仅涉及教育内部,更涉及文化传统、经济水平、社会结构等方方面面。调研组分析认为,在旧有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消除的情况下,这个“老大难”问题又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新形势、新挑战,使得一些问题的呈现更加复杂,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妨碍素质教育实施的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社会根源并没有消除

  调研组认为,经过长期努力,尽管人们普遍接受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但在现实中,追求升学仍然是人们在客观社会现实和利益追求驱动下主要的教育价值导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我国人口众多,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业结构和人才成长道路相对单一,就业竞争和人才选拔日趋激烈,这种压力层层传递到教育内部,使中考、高考竞争不断升温。

  二是受上千年形成的传统教育文化和观念的影响,我们既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又有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重学历轻能力的社会倾向。

  三是目前的劳动用人制度和社会分配结构忽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导致社会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

  四是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矛盾集中反映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上,加上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一个孩子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希望,更加剧了考试竞争和择校竞争。

  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适应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急剧变化

  系统调研表明,青少年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表现在:伴随对外开放而来的西方腐朽文化、腐朽生活方式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等现象以及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沉渣都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家庭结构主体,为青少年成长带来全新课题;互联网中一些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心灵造成了腐蚀。

  调研组认为,面对这些新变化,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也在面临深刻变化:在与社会的关系上,学校教育倡导的主流意识与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存在许多冲突,正面教育效果因受到社会各种消极因素影响而有所抵消和减弱;在与家庭的关系上,学校与家长追求教育目标的不一致性增大,不尽相同的教育导向和成才期望使青少年学生出现困惑;在与学生的关系上,学校的主导性地位有所削弱,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因此,面对学生成长环境的迅速变化,还没有找到更多的有效应对办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学校教育难以应付自如。

  现有教育条件和体系结构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系统调研表明,我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又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距,这是制约素质教育的客观因素。目前教育经费投入仍然只能满足教育的基本需要,对提高教育质量缺乏必要的投入,教师、课程、教学等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的建设还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特别是农村教育仍然相对落后。而教师的发展水平更是制约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目前,仍有约占5%的中小学教师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外语、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普遍缺乏;农村教师数量不足,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还有近50万名代课人员。教师工作压力也在普遍加大。显然,现有的教师管理体制、新教师补充机制、培训机制等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传统的教育体系结构也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现代化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与人才选拔制度的单一性这一突出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职业教育出口不畅、分流的吸引力不强,升学压力仍然指向普通高中、普通高校。由于各类高校定位与特色尚不明显,入学竞争从一般性竞争开始转向结构性竞争,升学压力聚焦到重点高校甚至北大、清华等少数院校上。终身学习还处在观念普及和局部探索的阶段,一次性完成学校教育还是人们的基本选择。而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日渐提高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成为加剧择校竞争的重要因素。
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受到制度建设滞后的深刻影响

  系统调研对近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成效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制度建设仍不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还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

  对于高考制度改革而言,由于社会诚信的观念与制度建设跟不上,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和管理手段还跟不上,高考还是至今为止老百姓最为认可的公平的选拔制度。为确保教育公平,高校招生不得不更多地采取分分计较的办法,素质教育的很多要求难以体现。

  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看,客观上面临着转变大、要求高、速度快的挑战,又是在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均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特殊国情下全面推进的,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和支持服务。

  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校长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缺乏明确的责任和权力,也缺乏实施素质教育的激励机制。学校的内动力、创新力和生机活力尚未得到有效激发。

  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缺乏制度保障,社会各方面还不能为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持。公益性设施向学生开放还缺乏制度保障,企事业单位缺乏承担校外教育的义务,学生的公益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岗位实习往往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学校开展教育活动面临巨大的安全压力;社区功能尚在发育之中,校园周边环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调研组认为,这些困难和问题,既反映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又反映出教育体制改革必须有新的视野,必须深入到整个经济社会的领域。这是因为,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在于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更加社会化、开放性的教育模式。

  教育工作领导方式和新闻舆论环境有待改善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各级党委、政府。系统调研表明,近几年来,虽然各地对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以什么样的正确理念领导教育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不少地方领导虽然重视教育,但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认识不完全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把素质教育当成了一项“软任务”;有的地方政府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抓教育工作简单化、片面化,习惯于像经济上抓GDP一样在教育工作中抓升学率,并以此作为考核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的主要指标。这无疑助长了“应试教育”的倾向,使素质教育的宏观政策遇到层层阻碍,难以在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得到落实。

  调研中,很多地方和学校都普遍反映,一些新闻媒体的负面炒作,对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忽视对普通劳动者的宣传,造成公众对素质教育认识的混乱。一些媒体对教育政策措施加以片面解读,随意点评,使教育行政部门无所适从。最近还多次出现个别媒体不经严格审查,编造假新闻,对教育工作造成严重干扰。许多教育产品广告盲目夸大对考试升学的影响,起了负面导向作用。

  调研组综合分析认为,素质教育的推进面临着新旧矛盾交织,体制性障碍与政策性问题并存,教育内部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等问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迎接新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新突破。

上一篇: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下一篇:素质教育:坚定信心 深化改革 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