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观点 | 高校教育改革,教师队伍的质量“合格”了吗?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2日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张亚群

  

近日,在人民网推出的两会热点问题调查中,教育改革的关注度高居第三。令人振奋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这在战略层面上定位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全局性。

在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进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至关重要。2018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这一文件体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导向。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办好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广大民众的迫切愿望。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至2015年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55.6%;2016年普通高校比上年增加36所。中青年教师正成为中小学和高校教师的主体。截至2015年,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教育)教师157万人,其中45岁以下占71%。教师是高校最重要的办学资源,师资水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高校办学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教师(包括管理者)素质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普遍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以提升教师质量为导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实现教师培养发展的近期与长期目标。《意见》明确提出: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就高等教育发展而言,未来5年至20年之内,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双一流建设,需要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质量,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实施好各类重大人才项目,打造创新团队,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

就教师发展内涵而言,全面提高高校教师质量,既要大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又要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拓展教师的学术视野和学科基础,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育成效。在这些方面,《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性、指导性的建议和举措,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

为了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需要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高尚师德师风,由此形成优秀的政治和文化素质。

在培养专业素质能力方面,依据分类施策的原则和高校教师发展、学科建设的特点,《意见》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强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发挥其学科专业优势,开设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教师教育课程。创新教师培养形态,造就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适应科学技术变革、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建立完善教师发展的传帮带机制;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重视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推动国内外教师双向交流,支持援外教师成长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要加强高端智库建设,汇聚培养大批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名师,促进科学家成为教育家。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制度和物质保障。为此,《意见》分类、有重点地提出应对策略。在职业院校,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双师型教师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在普通高校,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严格教师职业准入,重视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和教育实习。继续推动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保障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评价、聘任的自主权。注重本科教学,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推进教师薪酬制度改革,规范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总之,新时代赋予广大教师新使命,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挑战。只有普遍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有效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培养出各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

上一篇:朱媛媛自主招生及综合评价公示材料   下一篇:努力突破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