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十七大报告系列解读之七:兴国之要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04日

■编者按

  党的十七大是一次高举旗帜、解放思想的大会。十七大报告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命题,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兴奋点。在全国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日子里,新华时政将选择其中部分新观点,结合党代表、专家学者的热议、点评,以及各方面的解读文章,陆续进行解读,敬请持续关注!今天我们推出第七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 人民日报评论员:倡导自主创新 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形势,新阶段;新起点,新挑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关键时期之际,党中央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代表热议: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河川: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十七大代表、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卢平: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从企业的实践看,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希望所在。

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人民日报评论员: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从二元经济结构到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国民经济朝着又好又快发展的方向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经济发展方式正发生着根本性转变。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答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更加丰富,也是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更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课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内涵上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关键是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实现机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不仅仅指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转变或从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的转变,还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基本转变:向发展目标多元化转变;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向以人为本这一发展核心转变;向经济结构全面优化转变;向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方式转变;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统筹城乡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 《掺望》文章:全面统筹城乡发展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花大力气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否则,小康不可能“全面”,社会无法“和谐”。

  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强"三农"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确立了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党全国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巩固和加强。

  区域协调谱新篇:中部六省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中部6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城市群(圈)建设为抓手,在新型城市化、产业重构、区域一体化等区域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上率先破题,切实推进中部地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曾培炎:在开放开发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广西考察,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战略机遇,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深化体制改革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十七大报告指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方向

  十七大报告在阐明未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具体任务时强调,要“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专家指出,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进一步强化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组合拳”联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

  面对依然严峻的能耗和污染形势,国家将通过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以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胡锦涛强调: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下午进行第四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同时,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从十七大报告看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新思维

  一些专家和十七大代表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报告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这12个关键字定位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含义深刻,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特点、新趋势。

详细内容请参考: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11/09/content_7034119.htm

上一篇:十七大报告系列解读之六:创新建党   下一篇:十七大报告系列解读之八: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