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
办公室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处室部门 > 办公室 >

思想工作莫“忽微”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6日

  “祸患常积于忽微”,思想工作也是如此。多少“没想到”的感叹,源于平时“不愿想”;多少“难捉摸”的抱怨,源于平时“不琢磨”

  “微”,无疑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词。微博、微小说、微创意……真可谓,“微”不可挡,“微”亦足道。思想工作也不应“忽微”,而应见微知著、见“微”而为。

  古人云,“祸患常积于忽微”。因为一点火星,可以引燃百顷森林;一处蚁穴,可以毁掉千里长堤。思想工作不是安全工作,但同样不能“忽微”。一点小疙瘩解不开,就会在心里留下阴影;一点小问题想不通,就可能埋下隐患。有经验的思想工作者,总能及时发现官兵的思想苗头,并靠上去做工作。相反,也有一些干部骨干对官兵的思想隐患失之于察,对暴露的思想问题视而不见,等出事之后才吃惊地感叹:真没想到!

  客观地说,人的思想变化原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在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当下,官兵的思想变化更加多样,更加难以捉摸。千人千样,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个人面对不同问题,或同一个问题在不同人身上,都可能有不同表现。所以,对“微”明察秋毫、条分缕析,绝非易事。

  无论思想变化多么复杂,思想苗头多么隐蔽,“隐于内”的东西,总会或早或迟、或多或少地“形于外”。毛泽东曾说:“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能不能在思想工作上见微知著,关系着思想工作的成效,也体现出干部骨干的事业心、责任感。

  绳短不能怨井深。多少“没想到”的感叹,源于平时“不愿想”;多少“难捉摸”的抱怨,源于平时“不琢磨”。发现“微”离不开一双“火眼金睛”、一张“婆婆嘴”、一些心理学知识,但归根结底要靠心――细心、真心、用心。济南军区某连指导员房萍总结的“阳光带兵36法”,里面就包含不少重视“微”、明察“微”的真功夫,比如,善于从战士的饭量、睡觉、脸色等外在变化,捕捉战士的思想苗头;发动人人来做思想工作,扩大识“微”的能力和范围,等等。

  思想工作不能“忽微”,这与“良医治未病”有相通之处。见“微”而为,也许不那么起眼,但因为治于“未病”之时,不但效果奇佳,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思想工作的效益。

上一篇:爱是教育的第一法则   下一篇:学习型组织不只是“学习”